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迄今为止,茅盾文学奖已经进行十一届,评出53部优秀文学作品。

1、第一届(1977—198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小说通过描写农民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了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时代有些许久远,时代感与现实略显格格不入。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东方》魏巍

《东方》以抗美援朝为背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一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现在,朝鲜战争虽然结束了60多年,战火硝烟已经渐行渐远。但是,那些永远长眠在朝鲜白山黑水间的志愿军英灵,却是我们心中永存的丰碑。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将军吟》莫应丰

《将军吟》,是一部正面描写文革全过程的小说。小说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员彭其受迫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3位将军的命运遭际,歌颂了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死考验。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李自成》姚雪垠

《李自成》,一部描写明末农民起义的长篇巨制。小说以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抗击明王朝官兵的斗争为主线,同时,辅之以崇祯皇帝指挥追剿“流贼”,以及张献忠、罗汝才起事、洪承畴东征等内容。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芙蓉镇》古华

《芙蓉镇》以“芙蓉姐”勤劳发家却招致不幸的故事为引线,串联了一个个性格各异小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但是无论任务大小,无论命运如何黑暗,人还是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因为光明,终将来临。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冬天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天里也会有冬天的严寒。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为他的亡妻、游击队指导员芦花40年前不明的死因揭谜,找出打黑枪的凶手。小说时序颠倒,历史和现实穿插,情节扑朔迷离,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2、第二届(1982—1984)

❤️《黄河东流去》李准

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1942年,黄泛区暴发旱灾、蝗灾、兵灾,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出门逃荒。

但是,在这样苦难的日子里,《黄河东流去》没有一味地悲情,更多地描述的中国农民在绝境之中,仍然秉持正义与良知,依然不向苦难低头。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沉重的翅膀》张洁

作者张洁,是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

《沉重的翅膀》带着国企改革转型期的独特烙印,自上而下地表现该部、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及其基层班组的整顿、改革,企业家的野心和社会转变的阵痛在激烈碰撞中擦出火花。这本书的社会和时代意义,放到现在依然鲜明而光亮。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钟鼓楼》刘心武

《钟鼓楼》讲述了1982年12月12日晨5时至下午5时这一天当中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时间线内,交织了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来展示丰富的生活图景。小说写的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却将整个时代的演变都牵入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京味。

生活千姿百态,钟鼓楼高高屹立着,作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堪称“北京清明上河图”。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3、第三届(1985—1988)

❤️《平凡的世界》路遥

《平凡的世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它甚至是用残酷的语言在书写现实的无助。

但是正是这样,它让我们在无助中看到希望,在孤独中感到温暖,在平凡世界中体味平凡人生的朴实感人。让我们知道,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在这平凡的世界里,都是最伟大的英雄。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少年天子》凌力

《少年天子》,是一部描写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政治生涯和爱情生活的长篇历史小说。作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令无数人唏嘘。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一个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都市风流》从大杂院居民到身居要职的市长,从摆摊的大学生个体户到高级工程师,从流行歌星到官二代们,塑造了近四十个身份各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新中国成立,如同冉冉升起的第二个太阳。作者刘白羽,军旅出身,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他的《第二个太阳》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讲述了解放军部队,从攻占武汉到进军湖南的行军中的革命故事。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浴血罗霄》萧克

《浴血罗霄》,一部真实再现红军生活的小说,同样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罗霄纵队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决策北进,粉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苟安政策的故事。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金瓯缺》徐兴业

《金瓯缺》以宋、辽、金之间长达数年的战争为背景,形象地再现了辽、宋、金三个政权的兴衰变化,塑造了一批”受任于败军之际。正所谓,一场东京繁华梦,多少男儿血泪,终是金瓯残缺,半壁江山拱手相让,江南颓靡。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4、第四届(1989—1994)

❤️《白鹿原》陈忠实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的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为缩影,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这堪称一部把中国半个世纪的沧桑,都纳入其中的波澜壮阔的史诗巨著。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战争和人》王火

《战争和人》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枫叶荻花秋瑟瑟》三部单行本形式先后出版。通过描写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白门柳》刘斯奋

《白门柳》是刘斯奋历时16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包含《夕阳芳草》《鸡鸣风雨》《秋露危城》三部。

虽然以“秦淮八艳”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董小婉以及名士钱谦益为主,但牵扯的其他名士和名妓众多,几乎涵盖的当时名噪一时的“秦淮八艳”和名士儒生。主要描写了明末清初、天下动荡,风云变幻年代下的“士”和“妓”的生活遭遇和命运选择。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骚动之秋》刘玉民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书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一位农民改革家在时代潮流面前的激进变革,本身就是一种骚动。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5、第五届(1995—1998)

❤️《尘埃落定》阿来

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越时代的预感能力和举止。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长恨歌》王安忆

《长恨歌》描写了“上海小姐”王琦瑶曲折跌宕的一生,从豆蔻年华一直写到一场意外的谋杀。她平凡而又坚韧,在历经爱情和婚姻的几次失败后仍顽强地活下来,但最后却落得惨死家中。虽然她的人生波澜起伏,但是却暗合了一句老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抉择》张平

《抉择》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爆发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为背景,腐败分子与反腐败力量之间的抉择较量。市长李高成在他的老领导、旧部下、妻子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人民。同时,人民也选择了他。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

《茶人三部曲》描写了杭州茶叶世家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整部书,就是一部中国茶文化的盘点,一部浓缩在忘忧茶庄和杭家茶人身上的中国近现代史。读罢犹如午后清茶一杯,暖而悠长,淡而芳香。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6、第六届(1999—2002)

❤️《张居正》熊召政

一本让人唏嘘不已的好书。张居正是一位个性不凡的政治家,是明万历年间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作者熊召政系张居正的乡党一湖北英山人,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对张居正这位毁誉参半的首府悉心研究,塑造出这位政治家的形象。本书共有四卷一一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一百四十余万字。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无字》张洁

《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的两次婚变,饱含了女性的自省及对真爱理想的追求。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小说在字里行间吐露了惊人的仇恨,太深重的苦难难以表述,太饱满的感情无法言说,这可能是叫《无字》的原因。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抗日战争,一片血红的历史天空。主角梁大牙计划投奔国民党军,却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最终,从一名农村汉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指挥技能的高级将领,开启了一段奇特的人生经历。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英雄时代》柳建伟

一部关于时代和现实的主旋律作品。讲述了高干家庭的子弟们,在中国经济逐渐转型的大背景下,各自选择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东藏记》宗璞

宗璞,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南联合大学为背景,描述了一群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既有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和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又有对入侵之敌的大恨和对亡国之祸的大痛。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7、第七届(2003—2006)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一本打开就停不下的书,到书中去探寻那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秦腔》贾平凹

《秦腔》并非完全是写戏台上唱的秦腔。

贾平凹更多地通过白、夏两个大户人家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来反映社会转型中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作为跨时代的农村题材小说,面对农民与土地联系的割断,面对正在消逝的农耕乡村,贾平凹用沉重厚实的笔触谱写了一首严酷悲凉的旧农村挽歌。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暗算》麦家

《暗算》是比较的短篇连作类作品,讲述了一个个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

尽管故事里的每个主角都是“奇人”,这些奇人凭着自己的天赋总能成为英雄,但即使做了英雄,也逃不开命运的捉弄。麦家笔下的每一个主角都如同迷宫,复杂、神奇、多变、曲折。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湖光山色》周大新

《湖光山色》以亚洲最大的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小说看似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这些当下乡村寻常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的思考。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8、第八届(2007—2010)

❤️《蛙》莫言

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揭露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剖析以叙述人螂弊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他人有罪,我亦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你在高原》张炜

《你在高原》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共450万字,是历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小说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世上的事情,几乎每件都藏着苦涩。

《一句顶一万句》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平凡如草芥的最底层老百姓,他们湮没于岁月和人群之中,甚至想不起来有什么伟大之处。但是,一个最卑微的个人,也可以呈现与记录鲜活的历史。一段苦涩的人生,也会焕发出感召他人的力量。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推拿》毕飞宇

每一个盲人推拿师,都有一段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着爱恨情仇和酸甜苦辣,有同样需要尊重和关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

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争取人格的独立和活着的尊严。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天行者》刘醒龙

《天行者》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的辛酸故事。民办教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连自己的生计都顾不过来,却能以极大地精神力量去为那些困难的学生和家庭着想。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9、第九届(2011—2014)

❤️《繁花》金宇澄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江南三部曲》格非

江南三部曲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小说讲述了在江南这片山水间,一个家族五代人自民国以来,跨越百年的历程。

三段爱情,三个时代在历史的大潮中起伏于清醒与迷茫,终究越不过俗世伦常、儿女情长。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生命册》李佩甫

作协主席李佩甫的《生命册》,记叙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小人物的努力向上层社会攀爬的艰难坎坷。虽有中原文化的乡土情怀,但更多的是时代多元化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各种人的人生选择和人性的锤炼。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黄雀记》苏童

这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香椿树街上的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命运纠结史。

形形色色人们挣扎的生活,有自我救赎,也有绝望和希望。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这边风景》王蒙

没有新疆生活经历的人,很难对这本书产生特别强烈的共鸣。王蒙正是出于对新疆和在这里生活人们的深爱,才能写出如此炽热的文字。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10、第十届(2015—2018)

❤️《人世间》梁晓声

这部小说,是城市底层百姓的人世间。梁晓声以大城市里平民子弟的生活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真实诉说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之下,普通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和道义担当。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主角》陈彦

《主角》与作者的另外一部央视热播剧《装台》一样,也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

尽管主角秦腔名伶忆秦娥半个世纪的兴衰际遇充满了苍凉悲苦,但是也升腾出了不绝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北上》徐则臣

《北上》以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浮沉。看似写运河人,其实是在写运河。因为,故事发生的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应物兄》李洱

一部《应物兄》,85万字,李洱整整写了十三年。应物,一个虚拟却也真实的人物,串连起了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市侩、官僚、虚伪、媚俗。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牵风记》徐怀中

一部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为背景的军旅爱情小说。小说人物的原型,来自于作家当年的亲身经历。故事情节和内容都很简单,其闪光点在于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11、第十一届(2019—2023)

❤️《雪山大地》杨志军

《雪山大地》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小说将青藏高原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生的改天换地的巨变,当地藏汉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沧桑变化,以及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三代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建设的日日夜夜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生态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全景式地展现了藏族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宝水》乔叶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中国乡土社会相匹配,是对今天丰富变化的社会现实的敏锐、准确、快速的反映,具有强大的现实感、鲜明的时代感和自觉的文学使命感的新乡土写作。

在广袤丰厚、方兴未艾的乡土写作中,《宝水》通过宝水,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其实就是当下的正在进行时态的乡村现实。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本巴》刘亮程

《本巴》是刘亮程历时5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寻逝去的童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个孩子,他们在青春王国里玩着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游戏,将沉重的现实变得轻盈,指向一种自由的、原生的初始状态,体现出对回到童心、童年和人性最初的渴望。

小说以瑰奇的幻想和深刻的哲思给人巨大的冲击,被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誉为“2022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景观式存在”。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千里江山图》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是硬核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又极具故事强度,其叙述格调还葆有新鲜的、充满活力的、动人的、让人着迷的先锋意味,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高度统一,用好看的故事来传递伟大的精神,给长篇小说文体生长了长诗与大剧的血脉、莎翁式的哲学气质,是一部兼顾文学性和主题性的长篇佳作。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回响》东西

在《回响》一书中,东西以当下社会中婚姻、家庭和精神困惑的现实作为作品的关注点,将婚姻伦理和人性解读得淋漓尽致。并借助悬疑推理小说的外壳对社会心理和个体特征做了细致深入的挖掘,在丰富《回响》叙事和表达的同时,也为作品赋予了极为清晰的现实感。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